首页

高根鞋女王丝袜调教网站

时间:2025-05-29 04:48:36 作者:山西长治以金融活水“贷”动乡村振兴 浏览量:86890

  中新网太原5月28日电 题:山西长治以金融活水“贷”动乡村振兴

  作者 范丽芳 李明辉

  “春耕贷”“农机贷”支持春耕,“创业贷”支持企业创新,“民宿贷”赋能乡村旅游发展……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,山西长治多地金融机构通过“精准滴灌”实体经济发展、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等举措,构建多层次、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。

  整村授信破解融资难

  壶关县沙窟村农资经销商靳师傅因周转资金短缺,本打算提前支取即将到期的存单,得知自己作为壶关农商银行信用户可享受“优享贷”产品优惠后,为自己算了一笔账,周转期间贷款利息低于提前支取存单而损失的存款利息,便选择了办理贷款业务。

  为破解农村金融“信息不对称、服务难下沉”痛点,壶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了解,为1.5万农户建立信息建档,并对其实施额度优先、利率优惠、免抵押担保的“两优一免”政策,让“信用档案”转化为“真金白银”。

  截至目前,该行共为信用户、信用村、信用乡授信25亿元,为乡村振兴注入“信用动能”。

  “金融活水”浇灌希望田

  黎城县程家山镇路堡村素有“红薯之乡”美誉,长期以来,因销售渠道单一,村民常面临滞销困境。

黎城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打通红薯销售渠道。黎城农商银行供图

  其间,黎城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创新推出“以购代捐”模式,一方面,组织员工通过线上社群、线下展销联动销售;另一方面,为农户发放专项贷款,支持大棚蔬菜升级改造。如今,路堡村的红薯产业已形成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链条,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。

  潞州区申师傅的80亩高标准农田位于西白兔镇,主要种植优质玉米和反季节蔬菜。作为当地最早尝试智慧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,他投资建设了智能温控大棚和水肥一体化系统。

图为位于潞州区的智能温控大棚。漳泽农商银行供图

  不久前,他计划购进番茄苗,因资金不足向漳泽农商银行提出贷款需求,“他们的工作人员对农田进行综合评估,前后两个小时,10万的贷款就到账啦。”如今,申师傅家的智能大棚里,番茄苗长势正旺,配套安装的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显示着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。

  眼下,越来越多像申师傅这样的新农人在技术和金融加持下,跑出致富“加速度”。

  “精准滴灌”激活产业链

  初夏时节,走进黎城县果桑园,一垄一垄桑树枝繁叶茂。近年,该县立足资源禀赋,大力发展桑葚等特色产业。

  2024年,黎城康禾桑果种植合作社因缺乏资金,难以拓展桑葚深加工业务。黎城农商银行为其发放30万元贷款,支持合作社引进生产线,开发桑葚酒、桑叶粉等产品。这一举措不仅使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,还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和乡村旅游发展。

  当地还发挥“智慧金融”优势,为企业量身定制授信方案。

  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屯留区一家现代中药生产和研制企业,随着对新药研发投入,资金需求水涨船高。屯留农商银行组织专业团队实地考察,并结合制药行业特殊性,量身定制,核定3000万元授信额度。

  从整村授信到精准服务,长治市正在以金融为“引擎”,“贷”动地方经济发展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方: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,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

在孔子学院品牌即将迎来20周年之际,全球孔院的320位院长代表发出联名倡议,倡议全球孔子学院以“20岁,孔子学院正青春”为主题,共同庆祝2024全球“孔子学院日”。(完)

倒转不洒的红酒杯在宁夏葡萄酒展会吸睛

在家风的熏陶下,习近平生活得十分简朴,穿衣吃饭概不讲究。近年来,他多次就“舌尖上的浪费”作出批示,要求开展“光盘行动”。2018年一次“到团组”,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,勤俭节约的习惯应该保留下去,“我家里到现在啊,盛在碗里的,一个饭粒都不能丢了”。

【两会30秒】李强: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、未来可期

“公款姓公,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;公权为民,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。”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后,习近平将作风建设摆到“关系民心向背,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”的高度,以上率下,激浊扬清。这些年,中央政治局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,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,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。今年初,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,习近平提出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,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。当下,党纪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,引导党员、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、行动自觉。

从中国两会看全过程人民民主——以具体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

近年来,江华县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,因地制宜发展电机产业集群。目前该县招商引资电机企业数达124家,占工业企业总数的67%。

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?

我的研究对象是西藏,每年都要去西藏各个地区进行田野调研,遇到过很多教育改变命运的案例。例如,2023年9月初,我在西藏林芝朗县调研的过程中,遇到一位热情的“90后”藏族司机多杰,他通过个人努力奋斗,从事运输业、挖虫草等辛勤劳动积累财富,随后购买并出租挖掘机,在朗县拥有两套藏式独院别墅,在林芝市也购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,生活水平大大提高。多杰本人没有考上大学,一直深感遗憾,因此非常重视家人的教育,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林芝市接受更好的教育。在多杰帮助下,他的弟弟和妹妹到县城的寄宿制学校读中学,后来考上了西藏民族大学。类似这样的案例,我们在西藏调研过程中遇到的不在少数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